一、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200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10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该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2014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特色专业,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立足甘肃省装备制造这一支柱产业,积极采取“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团队、实训基地等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几年建设,目前该专业已在省内具有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建设要求,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特色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其他项目和选修课与专题讲座五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以学生的通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等七门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以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包含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实践(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等,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机械结构与检查、CAM仿真与加工优化,支撑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专业英语,实践(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包括Auto CAD、维修电工实训、金工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共15门课程。
拓展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新技术的应用或自主创新需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文献信息检索、电加工项目、先进制造技术、质量管理4门课程。
其他项目以培养学生体魄、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认识等为目标,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社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五门课程。
选修课与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新技术及企业认知等为目标,主要包括文学欣赏、艺术欣赏、应聘技巧与礼仪等院选课程及营销技术、应用文写作等专选课程,共6门课程。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零部件识图与测绘、CAD三维造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各类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加工装备、常见零件程序编制方法与加工等基本知识,具备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程序编制、CAD/CAM软件技术应用等能力,从事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机床维护与调试、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就业情况
1.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三年就业率逐年提升从2016届的96%提升到100%。
2.用人单位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情况
通过跟踪调差,对本校100名毕业生从“服从管理、有上进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勤奋和工作业绩”等六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调查,很满意是17%,基本满意是65%,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是持满意态度,综合评价的称职率是90%。
3.从事的岗位
1)数控加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
(1)事数控加工的工艺组织、编程实施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2)从事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等)的调整、操作、常规维护及管理工作;
(3)从事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机、线切割机等)的技术改造工作;
(4)从事车间班组及其他基层部门管理工作。
2)机械加工、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岗位。
(1)从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产品制造;
(2)从事各种机加工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的绘制工作;
(3)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具设计(塑胶模、五金模)工作;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及设备的应用技术岗位。
(1)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及设备的调试、使用、客户服务等工作;
(2)从事工业产品三维造型设计工作。
二、专业建设
1.教学团队
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0名,其中硕士学历3名,本科学历7名,均为“双师型”资格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名,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2名。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均毕业于对口专业的本科院校,拥有在教学一线和生产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团队专兼职教师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1名,讲师2名,助讲2名、助理工程师1名。高级职称占70%,中级职称占20%,初级职称占10%,具有较深厚的数控技术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
团队成员中企业兼职教师3名、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名,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企业兼职教师分别来自天水长城精密模具厂和甘肃省核工业机电研究所,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保证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部分教师到发达地区企业、学校参观考察,8名教师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维护等项目的培训。10名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数控技术教师技能培训。
姓 名 |
毕业院校 |
专 业 |
职称 |
技能等级 |
备注 |
黄建明 |
三峡大学 |
工程机械 |
教授 |
加工中心高级 |
有企业工作经历 |
焦太安 |
甘肃工业大学 |
水利机械 |
副教授 |
车工技师 |
|
朱书启 |
西安理工大学 |
机械制造工艺及 设备 |
副教授 |
加工中心高级 |
|
王振洲 |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 |
副教授 |
加工中心技师 |
|
廉 军 |
西安理工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讲师 |
加工中心高级 |
|
曹雅莉 |
兰州理工大学 |
机械制造工艺及 设备 |
副教授 |
数控铣技师 |
|
孙永忠 |
西安工程大学 |
机械制造工艺及 设备 |
副教授 |
数铣高级技师 |
有企业工作经历 |
白天萍 |
西安交通大学 |
摸具设计与制造 |
高级工程师 |
|
|
王正义 |
兰州理工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程师 |
加工中心技师 |
企业兼职 |
曹宏伟 |
兰州理工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加工中心技师 |
企业兼职 |
2、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1个,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了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主要设备有加工中心13台、数控铣床10台、数控车床26台。
(2)电加工实训中心,主要设备有数控电火花机床4台、数控线切割机床4台、数控慢走丝机床1台。
(3)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实训室,主要设备有华中数控综合实训台5台、西门子系统综合实训台1台、FANUC系统综合实训台4台。
(4)CAXA网络DNC数字化实训平台。
(5)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对原有130节点的VNUC软件升级到了当前最新版本。
(6)3D打印体验中心,主要设备有工业级高精度3D打印机1台、桌面级3D打印机(含软件)20台、联想台式计算机25台、锐捷交换机2台。
(7)逆向工程实训室,主要设备有手持固定一体式三维扫描仪(含软件)1台、三维相机1台、三维激光雕刻机1台、工业级高精度3D打印机1台。
(8)CAD/CAM/CAE实训室,主要设备有台式计算机60台、交换机2台及投影设备等。引进美国PTC公司的Pro/E,美国EDS公司的UG,美国CNC公司的MasterCAM等软件。
(9)数控五轴加工仿真实训室、数控维修仿真实训室。数控多轴加工仿真实训室所使用软件为VERICUT7.3,数控维修仿真实训室包括50节点网络版和一套单机版VNUM软件。
(10)机器人实训基地,引入了安川、ABB等知名厂家的机器人配套设备,可以开展机器人编程、加工、装配、喷涂等实训项目。
数控实训车间
四轴联动加工机床
三、教学模式
(1)创新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制定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方案
(3)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5)制定科学课程标准
(6)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7)推进“双证书”教育
(8)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9)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作品
四、教学科研成果
(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2)编写《数控仿真实训指导书》、《液压实训指导书》、《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实训指导书》、《公差测量》和《PLC实训指导书》5本人才培训实训指导书。
(3)主、参编教材10多部。
(4)在CAD技能竞赛中,参加初赛6名学生成绩均合格,其中有2名同学进入甘肃省复赛,其中1名同学喜获一等奖,代表学院参加决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也稳步上升。
(5)全国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上,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老师的微课《数控多轴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6)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师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大赛中有100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其中1人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
(7)建设了优秀的教学团队,有3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达95%。
(8)有6名教师在人社厅、教育厅组织的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优秀指导教师。
(9)2009年,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10)有1位指导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1)有1位指导教师获得“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
(12)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大赛中有100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等各类奖项。
(13)发表专业相关论文近40篇。
(14)主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近10项。